富翁彩票- 官方版本下载 - 最新app下载V6.8.6
富翁彩票2023-01-31 16:05

富翁彩票

新能源汽车掘金“她经济” 女性市场需求能维持多久?******

  新能源汽车掘金“她经济”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火爆,各大车企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品牌瞄准女性群体,纷纷推出针对女性消费者的新能源车。打出“更爱女人的汽车品牌”口号的长城欧拉、主打小巧可爱的五菱宏光MINIEV、推出女性配色的蔚来、在女性化妆需求上做文章的小鹏……新能源车企从外观、内饰、性能配置、营销等多方面作出针对性改进。

  “女性配色”“女王座驾”“女性品牌”,新能源车企的动作能赢得“她”的芳心吗?如何看待车企对女性的关注?女性市场需求能维持多久?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多家新能源汽车销售门店。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动能强劲,2022年更是跑出了加速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销再创新高,分别达到76.8万辆和7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5.6%和72.3%,市场占有率达到33.8%。2022年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均增长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5%。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和女性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汽车消费“她经济”已不容小觑,成为汽车市场新增长点。现在,马路上主打女性消费者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比如欧拉好猫、零跑T03、奇瑞小蚂蚁等。

  长城汽车推出专为女性用户打造的子品牌“欧拉汽车”,蔚来的“女王副驾”为女性用户提供专属大空间,还有汽车品牌专门推出女性配色或为女性车主打造交流分享平台……昔日以男性为主力消费群体的汽车行业越来越重视女性消费者的需求,“女性用户”“女性品牌”“女性专属”等词汇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产品设计和营销上也向女性越来越倾斜。

  有分析认为,随着大量新车瞄准女性用户,如何在新能源汽车“她经济”下用差异化打法持续赢得市场,将是考验车企的下一关。

  车企靠啥吸引“她”

  绚丽的配色、复古的内饰、小巧圆润的车身、酷似甲壳虫的造型……在北京槐房万达购物中心的欧拉新能源汽车专卖店里,芭蕾猫车型虽然上市不久,但人气颇高。

  新时代女性的个性化色彩越来越明显,瞄准女性的新能源汽车靠什么赢得“她”的芳心?记者走访发现,当今流行“颜值即正义”,因为颜值而选择一款车型的女性消费者不在少数。

  女性专属特色让欧拉多款车型在颜值上显得与众不同。家住北京大兴区的郑女士回想起第一次看到欧拉好猫时的场景:“第一眼就被它的造型吸引了。车身以圆弧曲线为主,复古风格浓郁,精准击中女性用户的心理。”她说:“虽然欧拉好猫的动力性能和续航里程表现一般,但我最终还是被它的颜值‘俘获’了。”

  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开始在外观设计上花心思。奇瑞QQ冰淇淋车的前脸灯组和尾灯采用“U”形大眼睛式的大灯设计,视觉效果小巧可爱,车身侧面采用硬朗线条勾勒出的“微笑”造型;小鹏P7外观采取流线设计;比亚迪汽车外观采取龙颜设计……

  众多为女性消费者设计的新能源车型中,独特的配色不可或缺,关乎颜值高低,甚至与销量直接挂钩。记者在走访小鹏汽车门店时发现,汽车颜色呈现年轻化趋势。销售人员郭春然说:“因为购买小鹏的小姑娘越来越多,我们很重视这一现象,这款G3i推出了两款新色——星云米和次元粉,还有之前的天青绿,视觉观感年轻时尚,有不少女性消费者特意来了解这几款配色。”

  提起五菱宏光MINIEV一定会提到它小巧的外观、鲜亮的颜色。它之所以能热卖,外观功不可没。相较于传统汽车千篇一律的车身颜色,宏光MINIEV的配色以女性喜爱的马卡龙色系为主:2021年3月,联合世界色彩研究机构PANTONE UNIVERSE(彩通)发布了3款马卡龙春色——柠檬黄、牛油果绿、白桃粉;9月又推出了马卡龙秋色——梅洛蓝和生椰白,春色清新俏皮,秋色温婉简约。2022年推出的马卡龙夹心系列内饰颜色和车身颜色相呼应,更显活力。

  除了车身配色和颜值,新能源汽车厂商为了俘获女性消费者的芳心,在用车体验上为女性打造专属配置,如蔚来的“女王副驾”,吉利的樱花粉贴膜,小鹏汽车的补光化妆镜……这一系列举措满足了女性消费群体的实际需求,拉近了车企和女性消费者的距离,从而赢得她们的好感。

  北京西红门荟聚中心的蔚来展厅内,来体验ES6车型“女王副驾”的消费者络绎不绝。销售人员一边讲解,一边调整副驾驶座椅侧边的按钮,座椅下方缓缓延展出腿托,座椅靠背向后调节。“座位最大可以调节到160度,几乎平躺,再配合潮汐APP的冥想、小憩、呼吸等模式,可以在车内享受高质量休息。”

  随着车市从增量竞争进入存量博弈,宣传营销也愈发重要。为了赢得女性消费者市场,新能源汽车在市场营销上也下足了功夫。

  2021年,欧拉汽车高调官宣“更爱女人的汽车品牌”定位,随后开启了一系列快节奏营销动作,拉近与年轻女性消费者的距离。从复古旗袍秀、“欧拉女神城市生活图鉴”,到用奔跑展现女性魅力的“甜蜜跑”、鼓励让爱走出朋友圈的“欧拉爱游记”母亲节活动,再到掀起全网讨论热潮的好物研究所、喵星人研究院、乐活局……一系列营销活动显然很对女性消费群体的胃口,引来不少关注。

  汽车车型、配置的命名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市场营销方式。如果说朝气蓬勃的配色、精致的外观会第一时间俘获女性消费者的“芳心”,那么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字也是被她们记住的关键。与传统汽车命名方式不同,新能源汽车更倾向于根据汽车外观、设计风格找到一个形象的名字,便于女性消费者利用象形思维将汽车名称、配置和车型匹配,加深对品牌、车型的印象。

  东风风行将风行T5EVO女神版定义为“中国首款女性定制SUV”,哪吒汽车推出粉色系哪吒V魔女版,奇瑞QQ冰淇淋系列3款配置分别为布丁、甜筒、圣代……各种女性熟悉的词汇表述,都被移植到汽车领域,不断渗透到女性用户心里。

  满足多元化需求

  如果你认为女性购车只看颜色、外观,那就大错特错了。安全性、科技感、续航能力、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让消费者在选购时有更多考量因素。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对于女性消费者来说,外观作为第一印象,是订单成交的催化剂,但往往不是决定因素。

  有女性用车调研报告显示,在影响女性购车选择的因素中,女性最在乎的既不是外观,也不是内饰,而是品牌与安全。“安全最重要。”比亚迪汉EV车主张潇洋说,“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兼顾续航和安全,在业界口碑很好,所以我就选了汉EV这款自己觉得颜值高、安全性也可靠的车型”。宝马经销商宝泽行销售人员则告诉记者:“女性消费者通常是先认可我们品牌,再在展厅内选择一款颜值较高的车型,结合预算等最后做决定。”

  蔚来汽车门店销售人员表示:“女性消费者购车时往往会更关注车是否好开、好坐、好用,好开体现在汽车操控、辅助驾驶等功能上,好坐主要是座椅舒适程度、空间大小,好用则涉及售后服务、后期保养等方面。”来门店体验的秦女士就是看中了蔚来的免费换电服务,“就近换电很方便,车没电了不用担心找不到充电桩”。

  女性消费者购车也十分看重舒适程度、智能联网系统以及信息娱乐交互功能等。走访过程中,有女性消费者告诉记者:“我购车并不只是看颜值,也会仔细研究各种细节和参数。个人感觉如今针对女性消费者开发设计的车型越来越注重功能和质量了。”

  针对女性消费者,新能源汽车厂商有的放矢,在专属功能、智能化设计、辅助驾驶等方面均作出了积极改变,一些专为女性设计的功能以及质量也朝着精品化、精致化方向发展。比如小鹏G3i,其针对女性消费者加入了ACC自适应巡航、LCC车道居中辅助、LKA车道保持、加塞预警等功能。

  欧拉申请了50多项女性专属技术专利,比如欧拉芭蕾猫开发的“守护模式”在驾驶座左下方设计了一个隐蔽按键,当女性驾驶员偶遇突发状况时,按下按钮便可将车内状况发送给预先设定的紧急联系人。此外,自动监测雨雪天气的“乘风破浪模式”、可监测后排儿童安全的“儿童模式”等均针对女性用户的用车痛点进行了针对性改进。

  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注重为驾驶员提供亲切舒适的体验,比如小鹏P5的智能生活套装。“第三空间是这款车的一大亮点。选装的智能生活套装包括充气床垫、车载投影仪、车载冰箱、智能香氛系统等。”销售人员一边讲解,一边将前排座椅调成180度,放上充气床垫,“这样就可以像在家一样平躺休息,香氛系统会对睡眠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保证睡眠环境安全”。记者试驾蔚来ET7过程中,感觉踩踏板时脚感有明显提升,销售人员解释:“风琴式油门踏板具有防滑效果,驾驶员会有更舒适的驾驶体验。”

  坐在蔚来ES6车内,销售人员孙亚超介绍:“中控台下是镂空设计,可以充当储物格放置手提包、高跟鞋等物品,无需再放入后备箱,对女性司机而言更方便、更贴心。”记者走访时还发现,氛围灯等营造驾驶氛围的设计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配。蔚来ET7汽车更是有256种氛围灯可供选择,给车内空间营造或温馨惬意或浪漫舒适的氛围。

  越来越多消费者看重汽车的科技化、智能化。家住重庆市江北区的“95后”格蕾最近成为了小鹏P5的车主,在被问到选购原因时,她表示更看重汽车的智能创新设计,“可以语音控制全车功能,设置不同驾驶模式和动能回收模式,体验不同的驾驶感对我来说是有趣的事”。

  在智能驾驶方面,高清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组成的智能辅助系统帮助许多女性驾驶员解决了驾驶过程中停车难、控制不好车距等痛点。

  此外,伴随着经济增长,汽车不再停留于工具属性,也成为消费者展示自我的平台。比如,宏光MINIEV把汽车打造成一个能被精心打扮的玩具,激发年轻消费群体的改装热情。在小红书APP上,#五菱宏光MINIEV改造#话题获千万浏览量,满屏都是车主玩家们的改装作品。市场调研统计数据显示,宏光MINIEV潮改比例超过72%。“改装后,开在路上的回头率特别高。”在不少年轻消费者看来,改装也是消费体验中的一个环节,乐趣甚至超过了买车本身。

  不论外观还是性能,新能源车企针对女性消费者采取的措施效果如何?事实证明,已有新能源汽车厂商在女性汽车赛道上尝到了甜头。

  五菱宏光MINIEV自2020年一上市即引爆市场,连续数月摘得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冠军,成为一款现象级产品,2021年五菱宏光MINIEV销量超40万辆。据统计,五菱宏光MINIEV女性车主占比超过60%。

  2021年,欧拉全系车型累计销量达到13.5万辆,同比增长140%,跻身新能源汽车行业第一阵营。数据显示,欧拉的女性车主占比高达70%。

  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五菱宏光和欧拉的脱颖而出,显示出女性正逐渐成为车市存量竞争下新的增长极。女性是不可忽视的消费主力军。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拥有近4亿年龄在20岁至60岁的女性消费者,其每年掌握着高达10万亿元人民币的消费支出,“她经济”撑起的不仅仅是半边天。

  此外,如此高的数据增长也源于近年来女性驾驶人数量的快速增长。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机动车驾驶人达4.81亿人,其中女性驾驶人1.62亿人。尽管男性驾驶人的总数更多,但女性驾驶人增速更快,近年来以每年1300万人左右的规模快速增长。

  业内人士指出,女性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有望催生更多女性专属汽车功能及产品,未来车企将会针对女性消费者这一细分市场,推出更多层次、多元化的新车型。

  新赛道上如何走更远

  谈到新能源车企瞄准女性消费者这一现象时,一名从业多年的汽车销售内训师向记者表示:“造车新势力起步较晚,缺少品牌积淀和用户口碑,如果不生产出特色产品,不做宣传,产品就无法获得曝光度,就无法打开市场。女性用户是目前市场的一片蓝海,所以一些新能源车企愿意在这方面做文章。”

  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女性市场的确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但其市场需求能维持多久?该如何持续挖掘女性用户价值,突破营销框架?这些都是相关车企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谈到欧拉好猫的驾驶体验时,郑女士表示:“车内没有直接打开后备箱的按钮,每次都要下车手动打开,这一点很不方便,购车时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此外,她还谈到了欧拉好猫“换芯”事件。2021年,欧拉好猫因为“货不对板”,车机芯片上搭载的是旧款英特尔4核芯片,与此前厂家宣称的高通8核芯片不符,引发消费者维权。

  这类事件显然极容易伤害品牌形象和市场扩展。如今有的企业为了走量,常常在宣传营销中为产品贴上一些新的技术标签,搞花式营销。但汽车在技术上具有较强专业性,越是如此,厂家越要更科学理性,谨防“营销翻车”。

  女性市场是个好赛道,不过要想实现长足发展,还是得先做好本职工作,回归车的本质。不论是女性配色,还是打造专属女性品牌,如果过于重视女性设计元素和营销策略,而忽略基本的用车需求,甚至弄虚作假,可能会一时风光,但最终将被市场抛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产品竞争力,售后服务跟不上也会导致品牌形象和口碑受损。汽车产品价值高,使用场景复杂,生命周期长,其与一般商品不同,在强调性能、价格、质量的同时,还必须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保障。

  此外,车企还要持续进行市场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女性汽车细分市场新变化,关注消费者审美变化、汽车功能升级等,不断进行产品审美创新、技术创新,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发女性喜爱的新功能、新车型。在消费需求日渐多元、产品设计迅速更新的今天,没有哪家企业能够凭借“一招鲜、吃遍天”。要真正吸引“她”,归根到底要在创新上下功夫。

  有人用美图手机的案例来类比,美图软件旗下的Meitu Kiss手机因主打自拍美颜功能一度风靡女性市场,后来随着各大手机品牌不断升级完善拍照功能,美图手机失去优势,最终告别市场。这给当下争相“宠爱”女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点启示:颜值优先的背后,性能、性价比、安全性等因素同样重要。目标消费者单一、应用场景垂直,可以让车企在固定领域不断深挖、精耕细作,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限制和束缚。

  新能源车企下一步如何打出更强的“女性牌”?提升产品力不容忽视。新能源汽车厂商不应该只是将护城河建立在性别基础上,还需不断完善车型布局、升级造车技术。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新阶段,但也要看到,国内市场增长动力仍需进一步提升。车企应保持优势,乘势而上,聚焦芯片、新体系电池、车用操作系统等领域,持续提升自身能力。

  从消费结构看,目前汽车市场消费升级趋势愈加明显,消费者在不同的消费情境下和不同的生命阶段中会有不同的优先需要。比如第一次购车时,用户主要解决出行的工具性需求,更关注安全、质量、价格、使用成本等基本需求,而二次购车时,对体验类需求和彰显类需求会更多。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关注女性消费市场,市场将回归理性竞争,除了汽车造型之外,将在核心技术、售后服务等层面展开竞争。借助于“她经济”获得成功的新能源车,要在技术研发层面构建更大优势,不断挖掘女性市场潜力,提升汽车技术性能,向精品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交叉融合、双向互动:西方史学新趋势之分析******

  作者:王晴佳(山东大学讲席教授)

  一

  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史学界推陈出新,出现了不少新变化,足以证明历史学这一传统学问,正在不断革新和更新。依笔者管见,这些变化或许可以用本文的正题来略加概括。“交叉融合”指的是新兴史学流派层出不穷,但相互之间又没有明显的界限,而是呈现借鉴融合之势;“双向互动”指的是专业史家与读者之间,产生了远比之前更为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不过为了清晰阐明这两种最新趋势,我们或许还得从一个多世纪之前谈起。

  众所周知,历史研究在19世纪下半叶开始走向职业化,其标志是专业历史学会和专业历史刊物的建立和出版。一批志同道合的学者,以历史教学和研究为业,通过学会活动和专业刊物,相互切磋、交流,以期增进历史知识的获取和呈现。史学工作者建立了自己的学术圈,历史学亦变成一门独立自主的学科。19世纪末于是出现了两本史学方法论的著作:德国史家恩斯特·伯伦汉的《史学方法论》和法国史家朗格诺瓦、瑟诺博司的《史学原论》,指导历史从业者如何习得和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本领。

  也正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历史学开始受到其他学科(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的挑战和洗礼,经历了一个“社会科学化”的过程。这一“社会科学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一些史家不满德国兰克学派所代表的、以批判和核实史料为主的历史书写模式,希望借助社会科学的方法,对历史演变的过程做更为宏观的概括和解释。兰克学派提倡运用档案史料,其研究重心便自然以政治史、军事史为主,而如果希望对整个社会做综合的描述,那么档案史料就不敷使用了。20世纪初出现的历史学“社会科学化”代表了一个国际性的潮流,德国有卡尔·兰普雷希特、美国有“新史学”派如詹姆士·鲁滨逊等史家,英国有亨利·巴克尔,法国则由亨利·贝尔首倡、而1929年崛起的年鉴学派集其大成。这一“社会科学化”的哲学前提是实证主义,其意图是在确证事实的基础上,对历史的演变做广博的综合解释。换言之,他们不满足只是核定史料,然后据此直书,就一个重要人物的某个或几个事件,讲述一个故事。年鉴学派自称有三大“敌人”:政治史、事件史和人物史,由此可见其突破、创新的志向。

  从后世的眼光考察,正是这一“社会科学化”的潮流,促使史学界不同流派的出现,如经济史、文明史、思想史等。二战之后,史学界流派纷呈的态势更为明显。若以美国为例,“新史学”所倡导的思想史在20世纪60年代一枝独秀,而大西洋彼岸的英国则由马克思主义史家带领,开展了“眼光朝下”的劳工史、社会史的研究。到了70年代,美国亦掀起了社会史、劳工史研究的热潮。此时的法国史坛,年鉴学派独霸天下,代表人物费南德·布罗代尔以提倡“长时段”名世,成功地实践了超越“政治史、事件史和人物史”的目标。布罗代尔的弟子如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甚至提倡不再以个别人物的事迹作为历史书写的对象。为了对一个社会做“全体史”的综合分析,计量方法得到了青睐。计量史学在70年代一度大有独领风骚之势。在兰克学派的大本营德国,二战之后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譬如基于比勒菲尔德大学的史家竭力赶超欧美同行,从事社会史抑或“历史的社会科学”的研究。

  饶有趣味的是,也正是在历史学大踏步走向社会科学化的70年代,一股与之志向和取径颇为不同的潜流渐渐涌现,那就是新文化史(有些地方亦称新社会史)和妇女史的实践。具言之,20世纪60年代的史家出于描绘和解释社会结构变化的需要,提倡“眼光朝下”,为处于边缘(比如女性)和下层(比如劳工)的民众发声,为其写史,这些尝试,并不为一个流派所限。举例而言,北美著名史家娜塔丽·泽蒙·戴维斯的《马丁盖尔归来》,被誉为新文化史的开山之作之一,但就其内容而言,又可以归属于妇女史,因为其中的主角是盖尔之妻贝特朗。盖尔夫妇和冒名顶替的“盖尔”三人又都属于社会下层,因此将该书视作史家“眼光朝下”的一个实践,亦十分恰当。意大利史家卡洛·金兹堡的《奶酪与蛆虫》,也是新文化史的一个范例,同时也被称为“微观史”这一流派的开创之作。与戴维斯的取径类似,金兹堡从一个磨坊主的言论着手,以小见大,窥视和描述19世纪欧洲人宇宙观、世界观的变化,同样展现了“眼光朝下”的视角。上面已经提到,马克思主义史家首先提倡史家为普罗大众写史,譬如“眼光朝下”这一提法的首倡者就是英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家爱德华·汤普森。汤普森的名作《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无疑探讨的是一个社会变动、变革的大问题,但他描述的主角不但是处于下层的劳工,而且还从文化的角度分析“阶级意识”的形成。汤普森的著作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之“文化转向”的代表作品,而这一尝试又与新文化史的关注点有着一定的可比性。

  以妇女史的发展来看,流派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这一特点表现得更为明显。妇女史研究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点,是妇女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常兼涉法律、政治、社会、人文、思想等诸方面。1986年,劳工史出身转入妇女史研究的琼·W·斯科特发表了《社会性别:一个有用的历史研究范畴》,又将妇女史扩展到社会性别史,进一步促进了妇女史研究与其他流派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近年史学界出现的男性史的新研究,便是其中的一个结果。

  同时,妇女史和性别史研究的开展,还推动了家庭史、身体史、儿童史和情感史等诸多新流派的兴起。这些新兴流派都将历史研究关注的对象,从之前的公领域转向了私领域,打破了两者之间的区分和界限。上述流派亦采用跨学科的方法,如家庭史的开展,与社会学关系密切。身体史、儿童史、情感史乃至最近20年发展起来的“深度史学”和神经史,不但采用了诸如心理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而且还借鉴了神经医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由此缘故,这些流派之间的界限颇为模糊,比如情感史的研究,必然包含身体的层面,因为情感的表达,通常会诉诸肢体动作和语言。在开展情感史研究的同时,也有学者从事相关的感觉史研究;后者更与身体史的研究密不可分,几乎就是其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说历史研究方法上的多元化和跨学科,促成了史学流派之间的融合,那么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环境史、气候史、动物史、“大历史”和海洋史等一系列探讨人类与自然和其他生物关系的学派。从其命名而言,读者便可以清晰地看出它们的研究手段,必然会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同时,这些流派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说是亲密无间、难分彼此。2022年8月在波兰的波兹南市举办的第23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其主题发言的重点是“动物史和人类史的交互演进”,共有四个场次,分别是“动物的主体性”“人类记录中的动物”“动物的展现”和“野生和家养动物的管理”,后两场都涉及动物在人造和自然环境中的活动。而环境史、海洋史和气候史等流派之间,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们与“大历史”的研究初衷相似,希望弱化人类在历史上的中心地位,走向“后人类的史学”。上述例子充分表明,当今史学界各个流派之间的借鉴和融合,已经达到界限不分、畛域不明的程度了。

  二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史学界“眼光朝下”的思潮,加上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大幅度革新,还带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那就是历史知识的获取和表述,已经出现专业学者和读者之间密切互动的局面。如上所述,19世纪下半叶历史学走向职业化,有力地促进了历史知识的深化和历史研究的学术性,与此同时也造成历史著作与读者之间产生一条明显的沟壑。历史学家希望成为人类过去的代言人,但其著作对于普通的阅读者来说,艰深难懂、枯燥无味。这一现象与18世纪史学大家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既可以让学者在其书房研读,又能放在仕女的梳妆台上的情形,迥然不同了。

  历史学的职业化在今天并无改变,对史学工作者的考核还出现日益加强之势,但从上世纪下半叶以来,专业学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也出现了彼此积极沟通的趋向。譬如新文化史家的作品,在史学家劳伦斯·斯通眼里,就代表了历史学中“叙述的复兴”,因为其内容的铺陈颇具可读性。上面提到的《马丁盖尔归来》《奶酪与蛆虫》和勒华拉杜里的《蒙塔尤》,情节曲折生动,很具吸引力。另一位当代新文化史的名家彼得·伯克,著述不辍,文笔清新,亦反映了作者注重文字表达、普及知识的意图。

  这一“双向互动”趋势的出现,并非史学工作者的一己之力或一厢情愿,而是有着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借助互联网和其他新科技,当下历史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已经今非昔比。近年来世界各地出现的记忆研究和公众史热潮,便是显例。它们都试图在专业史家的视角之外或之下,自下而上地提供有关过去的知识,从原来的历史知识受众转变为历史知识的参与者。记忆与历史之间一直存在着某种张力:历史学者希图保持记忆,不让其遗忘,但其保存的方式,又自然和必然带有某种选择性。法国学者莫里斯·阿布瓦赫在20世纪上半叶提出“集体记忆”的概念,试图将人们对过去的记忆,不再局限于近代历史学提供的框架中,而其同胞皮埃尔·诺拉在70年代主持的《记忆之场》的大型项目,异曲同工,希图从各个方面扩大人们对过去的认知。自那时开始,记忆研究在各国蓬勃兴起,既丰富了人们对过去的认知,也对历史研究产生了积极的互动和互补作用。

  公众史研究的开展,则是历史学“双向互动”的又一个范例,已经在国际史学界蔚然成风。从事和推动公众史研究的人士同时包括了专业史家和业余历史爱好者或志愿者,其研究手段也颇为多样,从文献资料整理到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保存,全面展开,充分体现了专业与业余之间的密切交流。总之,当代西方史学界出现的这些新变化,展现出历史学这一古老学问历久弥新的魅力。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9日 14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富翁彩票地图